close

逆轉三國維基百科,逆轉三國維基安卓,逆轉三國 uwants逆轉三國維基,逆轉三國 維基 獸首,逆轉三國 維基百科

知識問題|中國歷史上有比韓信更厲害的名將嗎?


發問者:    小光 ( 初學者 5 級)
發問時間:    2009-12-29 20:42:59
解決時間:    2010-01-02 10:10:04
解答贈點:    31 ( 共有 13 人贊助 )
回答:    6 評論: 0 意見: 2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100%
共有 5 人評價
中國第一名將 韓信 作者﹕淑萍 綜合整理 
http://www.epochtimes.com/b5/7/10/6/n1858461.htm

文章太長前面省略 

胯下之辱

年少時的韓信就已知刻苦讀書,並自帶極高的天賦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並有大志建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兵學部份。命運的惡勢力似乎怕韓信的兵學被華夏之子孫應用,而欲將其消滅,且屢屢安排韓信周圍的人對韓信進行歧視和冷遇。有一次,一群地痞無賴當眾羞辱韓信,試圖讓韓信出手殺人,而這樣的安排其實是想要將韓信早早毀掉,使韓信的志向落空。但此惡伎被韓信識破,反而加強、成就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忍」的內涵,從此多了一個「胯下之辱」之「大忍之心」的故事。

蕭何月下追韓信 

西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韓信配劍從軍,投身項梁的西楚軍,項梁戰死後,命運的惡勢力害怕韓信施展兵學,故意讓項羽不重視韓信。韓信離西楚軍投奔劉邦的漢軍,但是命運的惡勢力也給以層層阻擋,使劉邦不相信韓信。韓信後離漢營出走,這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後來,劉邦在蕭何的屢次勸說下,才親自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確信韓信為稀世之才,方舉行儀式,拜為大將。

漢天下靠韓信打

此時,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劉邦採蕭何建議,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漢高祖元年(西元前206年)五月,韓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大敗西楚章邯軍,一舉拿下了關中地區,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漢高祖二年(西元前205年)八月,劉邦封韓信為左丞相,領兵攻魏,韓信一方面在黃河西岸的臨晉集結大量船隻吸引迷惑魏王豹軍之主力,一方面從上游夏陽渡河奇襲安邑,突然出現在魏軍背後,大破魏軍,俘獲魏王豹。

背水一戰

漢高祖三年(西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一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和大將陳餘集中二十萬兵力,佔據了太行山以東的咽喉要地井陘口,準備迎戰。井陘口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道,兩邊是山,道路狹窄,是韓信的必經之地。趙軍謀士李左車獻計:正面死守不戰,派兵繞到後面切斷韓信的糧道,把韓信困死在井陘狹道中。陳餘不聽,說:「韓信只有幾千人,千里襲遠,如果我們避而不擊,豈不讓諸侯看笑話?」

韓信探知消息後,迅速率領漢軍進入井陘狹道,在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紮下營來。半夜,韓信派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旗幟,從小道迂回到趙軍大營的後方埋伏,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衝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其餘漢軍吃了些簡單乾糧後,馬上向井陘口進發。到了井陘口,大隊渡過撓蔓水,背水列下陣勢,高處的趙軍遠遠見了,都笑話韓信。

天亮後,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率眾開出井陘口。陳餘率輕騎精銳蜂擁而出,要生擒韓信。韓信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陳餘下令趙軍全營出擊,直逼漢軍陣地。漢軍因無路可退,個個奮勇爭先。雙方廝殺半日,趙軍無法獲勝。這時趙軍想要退回營壘,卻發現自己大營裡全是漢軍旗幟,隊伍立時大亂。韓信趁勢反擊,趙軍大敗,陳餘戰死,趙王被俘。 

戰後,有人問:「兵法上說,要背山、面水列陣,這次我們背水而戰,居然打勝了,這是為什麼呢?」韓信說:「兵法上不是也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

半渡而擊 

漢高祖四年(西元前203年)十一月,韓信大軍迎擊與漢軍隔淮水下游對峙的救援齊地的楚將龍且之二十萬大軍,韓信先派軍在夜裡用沙袋堵塞淮水上游,天明後派軍正面迎擊楚軍,並佯裝潰敗,渡過淮水,楚將龍且親自率軍渡過淮水,此時漢軍掘開沙袋堤壩,將楚軍沖為兩段,韓信率軍把已渡水的楚軍全殲,龍且被殺。未渡水的齊楚聯軍不戰自潰。韓信趁勢揮軍追殲逃敵,俘虜齊王田廣,全部平定了齊地,這就是「半渡而擊」戰法繼孫武之後的又一次應用。

多多益善

有一次,漢高祖劉邦問韓信說:「如果我來帶兵,依你看,我可以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可以帶領十萬大兵。」漢高祖又問:「那麼你可以帶領多少兵呢?」韓信笑著說:「我嗎?多多益善。」善妒的劉邦感到很不服氣,覺得帶兵能力竟然不如韓信。韓信說:「陛下不善將兵,但善於將將(就是統領將軍)」。韓信說的都是實話,劉邦也知道,但心眼狹小的劉邦知道韓信能力可能勝過自己,妒意與不信任之心日漸高升。

四面楚歌

漢高祖五年(西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劉邦以韓信為主將,統一指揮各路大軍。項羽指揮十萬楚軍,從正面向漢軍陣地猛攻。韓信採用典型的側翼攻擊戰法,令漢軍中軍稍稍後退,避開楚軍銳氣,而將兩翼展開,實行側擊,然後再令中軍推進,一下子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被迫自刎于烏江邊。歷時五年的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取得天下而告終。

中國歷史上有比韓信更厲害的名將嗎?
2009-12-29 20:57:16 補充
王王 兄:

雖然小弟也是很喜歡諸葛亮

若以全方位而論

諸葛亮確實在韓信之上

但是單就軍事上的成就

韓信以少勝多數場大戰

助劉邦逆轉勝項羽

統一天下

可謂居功厥偉

個人認為韓信在軍事上的成就高於諸葛亮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    茱莉雅天使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9-12-30 11:14:53
[ 檢舉 ]
論軍事可能就屬陳慶之可比韓信了

http://www.pcdvd.com.tw/showpost.php?p=1081120435&postcount=2

不出名的不敗將領---陳慶之
我想大部分的人如果聽到陳慶之直覺反應都是沒聽過,那是誰呀?
我自己之前也是這樣的一員
雖然之前在影片區似乎有聽人提過但沒放在心上
直到週五看完一篇小說才對他開始感興趣
從史料上來看
這位仁兄起碼都是以一抵十
一些將領做到以一敵二敵三就已經被吹捧成不世名將戰爭天才了
那這位不知該如何形容了?
但是如此傑出的將領不知為何如此罕為人知??
至少我覺得一般人比較熟悉的三國名將的功績相較之下似乎就名不符實了
而且內政也很強
文武雙全了
如果不是史料沒記載他發明了啥, 
我都懷疑他是穿越人士了...Orz

2000 vs 70000 勝
7000 vs 20000 勝 (還是攻城!!)
7000 vs 70000 勝
7000 vs 300000 勝 (扶植出了一個鄰國皇帝)
7000 vs 號稱百萬大軍 和/敗 (野史傳說敗於天災??)

我覺得這樣的傳奇人物很適合拍電影
聽說他是銀英傳的楊威利人物設定原型
另外田中大神為他寫了一部歷史小說《奔流》
實在不懂為何我們會不知道他呢?

http://www.student.tw/db/archive/index.php?t-114400.html

南朝時南梁的邊城神將 - 陳慶之
陳慶之(484年—539年) 軍事家 南朝梁大將 字子雲 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 
幼時隨梁武帝蕭衍起兵 大通二年(528年) 北魏北海王元顥降梁 
梁武帝命陳慶之率部七千護送元顥北還 次年攻入洛陽 
期間經歷四十七戰 取得四十七勝 攻取三十二城 
後因兵少無援受挫 退回建康 受封為右衛將軍 永興侯
據傳 毛澤東晚年讀《南史·陳慶之列傳》曾「熱血沸騰,擲書而起」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6%85%B6%E4%B9%8B

陳慶之 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網路
2009-12-30 12:42:21 補充
http://big5.ce.cn/gate/big5/cathay.ce.cn/person/200810/08/t20081008_17004586.shtml

陳慶之:歷史上打仗最厲害的竟是文弱書生

一位“射不穿札,馬非所便”的文弱書生,竟然是我國歷史上打仗最厲害的人,而且每戰必勝,從不失手,是歷史上真正的常勝將軍。與明末袁崇煥一樣,他也是文官出身,自身並無萬夫莫擋之勇,但卻在戰場上創造出一次次的曠世奇跡。這位常勝將軍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梁將軍陳慶之。他一生身經數百戰,沒有一場敗績,而且沒有一場不是在絕對的劣勢中大勝敵軍。毛澤東在多次閱讀《梁書-陳慶之列傳》後,不禁感慨: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參考資料
網路
2009-12-30 12:44:45 補充
南北朝時洛陽流傳著這樣的一句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其意思是,任憑多麼精銳的軍隊,或者多麼出名的將領,見到“白袍”都要望風而逃,避之惟恐不及。何為白袍?為什麼能夠擁有如此的威名和震懾力呢?童謠中的白袍是南朝梁的一支勁旅,因為他們都身著白袍而得名。這支白袍神兵只有區區七千人,那麼南朝如此小規模的軍隊怎麼能夠給遠在北魏腹地的都城洛陽老百姓留下這麼威風的印象呢?因為這支白袍神兵擁有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領導者--陳慶之。強將手下無弱兵,在他的帶領下,七千白袍神兵一路北上,不到5個月時間,摧毀北魏幾十萬重兵的圍追堵截,一路縱橫馳騁大戰47場,全戰全勝,拔城32座,直至最後攻陷北魏首都洛陽
參考資料
網路
2009-12-30 12:45:55 補充
如此的戰績,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著實無人能出其右。翻閱史籍,在陳慶之的戎馬生涯中,這次奔襲洛陽只是他眾多輝煌戰績中的一筆,在《梁書-陳慶之列傳》所記載的他一生無數次重要戰役中,沒有一場敗績,而且沒有一場不是在絕對的劣勢中大勝敵軍,真乃神人也。
參考資料
網路
相關詞:
韓信點兵, 韓信的故事, 韓信爺, 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不留痕跡, 韓信的下場,韓信胯下之辱, 韓信生平, 韓信點兵歇後語, 韓信將兵
韓信, 劉邦, 漢高祖, 中國歷史, 陳慶之, 漢軍, 魏王豹, 趙軍謀士, 中華傳統文化,暗渡陳倉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5 ) | 意見( 2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NICE
發表你的評價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看另一則問題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相關問答
[ 歷史人物 ]
「韓信」特殊行為
[ 軍事國防 ]
韓信背水陣?
[ 歷史人物 ]
韓信的身平事蹟
[ 歷史人物 ]
韓信和楚霸王的關係
[ 中國文學 ]
蕭何為何要背叛韓信?
[ 歷史人物 ]
韓信的後續事蹟
更多
其他回答(5)
意見(2)
相關評論(0)

001
回答者:    王王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9-12-29 20:49:20
[ 檢舉 ]
當然是

諸葛亮啦!!!!!!!!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諸葛亮與其弟諸葛均便由叔父諸葛玄撫養。後來朝廷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郡襄陽隆中(一說南陽臥龍崗)務農。亮平日好唸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2]諸葛亮應許這門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隆中對策圖主條目: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3]」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出山相助,於是諸葛亮便步上仕途。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6]」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於208年時提出的《隆中對》成為之後數十年間劉備和蜀漢勢力的基本國策。

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迫使諸葛亮授以對策,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7]」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自薦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駐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在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部下暗殺,再領司隸校尉。

臨終託孤
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劉備不會有此大敗。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10]」諸葛亮涕泣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11])」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事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12],開設相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勞心北伐
參見:諸葛亮南征及諸葛亮北伐
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60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13]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打敗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漢國變得富饒,便開始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227年三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到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與魏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時病重,臨終前推薦蔣琬、費禕作為後繼。八月逝世,享年54歲,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

002
回答者:    jian ( 研究生 2 級 )
擅長領域:    數學 | 商務應用
回答時間:    2009-12-29 21:07:12
[ 檢舉 ]
有, 不過不是諸葛亮,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一直被後世所質疑, 不要過度相信三國演義所寫的.

孫武  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他的著作孫子兵
法被尊為世界第一兵書、兵學聖典、兵學經典之首,被定為武
學的教範。至今仍然有軍事學家師法, 孫子兵法.

大破楚軍
公元前512年,孫武剛任將軍便幫助吳王消滅楚國的兩個保護國
鐘吾國及徐國,吳王想乘勝進攻楚國,但孫武制止,認為吳軍已
疲憊,不宜再戰,於是吳王引兵回國,由此可看出孫武的冷靜思
考。不久,伍子胥提出「疲楚誤楚」之略,輪番騷擾楚國達六
年,使楚軍認為吳國只敢騷擾,不敢進攻,放鬆了警惕。


公元前506年,楚國進犯吳國的保護國蔡國,蔡國求救於吳,唐
國也憤怒於楚國的蠻橫,幫助吳國進攻楚國。吳王傾國之力,闔
閭親率其弟夫概、伍子胥、孫武和伯嚭等統率3萬吳軍奇襲楚
國。孫武認為兵貴神速,所以率領3500精兵採取迂迴戰略,避實
擊虛,在蔡、唐兩國協助下,奪下了楚國北部三個險隘,進抵漢
水東岸。


此時楚昭王大驚,派出囊瓦、沈尹戍等人率兵抵抗吳軍。沈尹戍
建議主將囊瓦率主力拖延吳軍,自己率兵往方城迂迴至吳軍側
後,截其退路,封鎖三個險隘,再前後夾擊吳軍,消滅他們,本
來這條計策可以成功打敗吳軍,拯救危急的楚國,但囊瓦受到部
下挑撥慫恿,貪功下在沈尹戍往方城後改變策略,渡過漢水,不
等沈尹戍包抄吳軍側後,就發動攻擊。孫武見其渡過漢水攻擊,
佯裝後退,退到大別山,楚軍在吳軍後退時連戰數場,皆敗,楚
軍士氣不斷下降,疲憊不堪。


孫武見楚軍陷於被動,於柏舉與楚軍決戰,闔閭之弟夫概進諫:
「囊瓦不受楚人支持,楚軍必不願死戰到底,不如先以小部隊進
攻,使楚軍潰亂,再投入主力攻擊,必定大勝。」但闔閭謹慎,
不敢用此計,夫概就私下領五千士兵進攻楚軍,楚軍果然潰亂,
闔閭就投入主力攻擊,楚軍潰敗,囊瓦逃奔鄭國。吳軍發動戰略
追擊,於柏舉西南的清發水重創楚軍殘部。再追,於雍澨再大破
囊瓦軍殘部。吳軍再與由息與回救的沈尹戍部隊交戰,激烈戰鬥
後楚軍大敗,沈尹戍傷重而死。其後吳楚於麥城之戰再大敗楚
軍,至此吳軍五戰五勝,成功消滅楚國,吳軍於柏舉之戰十日後
攻陷郢都。吳軍攻陷郢都後屠城,楚國軍民死傷十萬以上,楚昭
王逃奔至隨國。孫武以3萬吳軍大敗20萬楚軍,攻滅了強楚,於
是一戰成名,震驚中原諸國。


其後楚大夫申包胥求救於秦,秦哀公派出500乘兵車攻打吳軍,
秦楚聯軍擊敗吳軍,吳國本土又發生內亂,吳軍就被逼返回吳
國,楚國才免於滅國之難。



吳國後來因秦國干預及越國偷襲,而被逼由楚國撤軍,但是已使
楚國元氣大傷,不能威脅吳國。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不聽孫
武勸阻,出兵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踐,結果被其大敗,並氣憤病
死。孫武及伍子胥幫助闔閭之子夫差治國練兵,並助夫差成功大
敗勾踐,報仇雪恨。而其後夫差北上稱霸,於黃池大會諸侯,亦
是因為孫武令士兵訓練有素的成果。



003
回答者:    灌籃高手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9-12-29 22:06:30
[ 檢舉 ]
聶士成
清朝名將
雖然兵敗被殺
但是以拋頭顱灑熱血之意戰死的
在平定太平天國出名
之後
義和團盛行
聶士成相當惱怒 認為會貽禍國家
正值慈禧太后對11國下戰帖
實際上只有八國
但是面對各自都武力精良的情況下
還能打贏前哨戰
但是最後 清廷政府無力撥兵相助 又要剿匪 又要打8國
加上軍備不良 
面對內憂外患
最後為國捐軀
以戰爭來說
清朝戰爭是最送死的
因為大砲槍口一堆
聶士成卻挺個大刀衝鋒
戰功雖未立 戰魂皆猶在!
參考資料:
mE

004
回答者:    龍五 ( 實習生 2 級 )
擅長領域:    歷史人物 | 中文
回答時間:    2009-12-29 22:45:26
[ 檢舉 ]
司馬懿
http://mail.cs.nchu.edu.tw/~s9156011/Szumayi.htm


姜尚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7%9C%E5%AD%90%E7%89%99

以上兩位真將才也,才能不在韓信之下~~~





參考資料:
自己看法+網路資料

005
回答者:    可愛的阿布妹 ( 初學者 3 級 )
回答時間:    2009-12-30 00:36:57
[ 檢舉 ]
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用作皆為勇將代名詞的資料,並且認為「漢以後稱勇者必推關張」。「關羽並非只有一般名將英勇戰鬥的作風,以及武藝超群的素質,而且具有指揮大型戰役的能力……荊州的失守,主要責任不在關羽,而是蜀國戰略方針失誤造成的。關羽雖有一定責任,但其忠於職守,以身殉職,應無所非議。」


「關羽從小受儒家思想薰陶,因而在處身立事道德規範上,同劉備、諸葛亮可算同道中人。劉備甚有知人之明,他之所以特別看重關羽,深知其德才兼備,後來將留守荊州以及北伐的重任交給他,其原因也在於此。」諸葛亮書與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關羽剛傲而缺乏處事的謹慎周詳,他不顧利害讓自己兩面受敵,弄到戰敗授首,比曹操早死一個月。可是千百年之後關公仍被中國人奉為戰神,民間崇拜的不是他的指揮若定,而是他的道德力量。關羽『義重如山』,至今秘密結社的團體仍有些奉之為師祖。無論是英國、美國等國家,只要有華人的社區,都必然有人祭祀關羽。在古日本,足利尊氏和水戶光圀亦非常崇拜關羽。而據小松田直的《圖解世界史》,也有為數眾多的關帝廟,奉關羽為學問與生意之神。朝鮮半島的人也尊崇關羽,以「關勝教」為名到處宣揚。

2009-12-30 14:35:50 補充
文武雙全、忠於職守,以身殉職、生得相貌堂堂,十分威風、家喻戶曉、護國愛民的關爺爺他在軍事上的成就當然是有高於韓信※而且義薄雲天的武聖關公關爺爺他的過人的武功和才能當然也不在韓信之下~~~
關爺爺這位傳奇性的英雄代表人物的〈帶兵能力〉光由曹操英雄惜英雄的心理與根據史料記載即可知道在智謀深沉的曹操大將軍的心裡關羽是勝於任何人的 所以謀智過人的韓信帶兵能力並沒有勝於關羽~~~ 
因此看來後人將關羽尊稱武聖關公~~~ 護法神之一真是令人崇拜呀!
所以我覺得在〈中國歷史上關羽是一位有比韓信更厲害的名將〉
以上資料是取自於為基百科與名人傳記百科+可愛的阿布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綱頁遊戲巴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